戴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民性、現代化和未來感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3-06 18:30來源:中國旅游研究院 《“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于近日發布,為做好規劃宣傳、貫徹和落實工作,助力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定于2022年1月21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專家解讀與推進落實研討會,戴斌院長在會上做了總結發言。 2022年1月20日,一則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發【2021】32號文件,以下簡稱《規劃》)的消息上了熱搜、霸了大小屏幕。黨中央、國務院對旅游業的高度重視,對于正在經歷最艱巨挑戰、最漫長復蘇和最深刻變革的旅游業而言,無疑是現階段最大的政策利好和信心釋放?!兑巹潯氛驹趦蓚€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歷史高度,概括總結了“十三五”期間旅游業發展的歷史成就和發展經驗、科學研判了大眾旅游進入全面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形勢和挑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現代化為導向,擘畫了“十四五”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 一、過去五年,是大眾旅游全面發展的五年,也是融合發展、創新發展的五年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迎接一個大眾旅游的新時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從入境旅游起步,很快就進入了國家戰略視野,并以星級酒店和導游服務引領了社會生活的風向標。1999年國慶節“黃金周”開始,旅游業逐步進入國民消費為基礎,入境、出境和國內三大旅游市場協調發展的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業更是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19年的國內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市場規模分別達到60.5億人次、1.55億人次和1.45 億人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內和出境旅游市場?!笆濉逼陂g人均出游超過4次,假日旅游成為新民俗,旅游成為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的剛性需求。這是一個足以載入世界旅游發展史冊的偉大成就,也是建設旅游強國最為堅實的市場基礎。 過去五年,也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最好的五年。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都是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在旅程中領略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提升了文明素質,增強了文化自信。游客越來越愿意到訪文博場館、歷史文化名城和休閑街區、紅色旅游景點,越來越愿意參與到非遺和民俗活動中。旅游業的經濟屬性強、市場化程度高,在文化傳播、文化創造和文明互鑒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不久,就確定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工作方針,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過去五年,還是旅游科技創新和產業現代化取得長足進展的五年。在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市場創新共同作用下,投資機構和運營商創造出了更多“旅游+”、“+旅游”的新業態,現代旅游業體系初步成型。在過去的兩年中,旅游業統籌疫情防控、企業紓困和行業復蘇,穩步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游客滿意度再創新高。 二、未來五年,旅游業仍然處于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新冠肺炎疫情是過去兩年,也是“十四五”前半段旅游業最大的影響因素,但是從總體上看,旅游業仍然處于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人民對旅游休閑有期待。就是在疫情期間,人們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旅游的向往,微旅游、微度假成為過去兩年的熱詞和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市場基礎。2021年勞動節假期,全國旅游出游人次甚至超過了疫前同期水平。即將到來的虎年春節,北京等城市周邊的民宿和度假村,已是一房難求,“包個小院過大年”成為家人團圓的新選擇。冰雪旅游、自駕旅游、研學旅游、高鐵旅游熱度不減。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渴望休閑和旅行,無論是遠方的美麗風景,還是身邊的美好生活,都是人們愿意欣賞、體驗和分享的。增長的意愿、升級的消費和下沉的市場,是旅游復蘇的信心之所系,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所在。 國家對旅游發展有要求?!兑巹潯穼β糜螛I高質量發展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要建設一批世界級旅游城市、富有文化內涵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要結合長征、長城、大運河、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培育一批國家級文化旅游帶和國家級精品旅游線路。在規劃布局節點城市、帶狀線路和區域空間的同時,《規劃》也對冰雪旅游、避暑旅游、夜間旅游、研學旅游、自駕旅游等新需求和新業態,從消費環境、主體建設、產品供給、市場監管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確部署。特別要指出的是,《規劃》對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外交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國家衛生健康委、金融管理部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支持旅游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兑巹潯愤€要求各地區要將旅游業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從已經發布的安徽等地方旅游業發展規劃來看,均從需求側管理、供給側改革、制度創新等方面進行了響應和落實。 產業發展動能有創新??萍己臀幕瘡膩頉]有像今天這樣全面、系統而深入地推進旅游業的變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更多的機構攜資本、技術、文化、藝術、教育、體育等新要素新動能跨界而來。新動能不是為了挽救一個舊時代,而是要創造一個新時代。從這些年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發布的文化和旅游融合案例、旅游科技創新來看,固然有些企業離場了,但是更多的企業在創新中前行。正是因為生生不息的創業創新,旅游業的邊界從來就不是封閉靜止的,而是動態演化的。 三、堅持人民性、現代化和未來感,奮力開創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規劃》系統研判了大眾旅游新階段的時代特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擘畫了未來五年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各級黨委、政府和旅游業界貫徹《規劃》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人民性、現代化和未來感三個基點和方向。 推進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大眾旅游的人民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旅游在擴大消費、繁榮經濟、帶動就業等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仍將扮演關鍵角色,發揮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我們更要關注旅游業在保障人民的文化權利,促進共同富裕方面的新內涵和新任務。放長歷史的視野,“九五”之前的旅游業重心在入境旅游,關注如何吸引國際和港澳臺游客到訪以創造更多的外匯收入。從“十五”開始,國內旅游成為越來越顯化的基礎市場,擴大消費和平衡收支成為政策導向,并通過全域旅游和廁所革命讓旅游業在更大的空間發揮作用。共同富裕不能只是物質充裕,還要更多的文化參與,“吃有肉、住有樓,還有閑錢去旅游”是老百姓對小康社會的樸素想像。在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二個百年夢想的今天,人民的旅游權利意識更加高漲,要有得游,還要游得起;要游得開心,更要玩得放心。人民對美好旅游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也是新時期旅游工作的出發點。各級政府要從“國之大者”政治站位統籌經濟功能和事業屬性,以更大的力度保障人民的旅游權利。 推進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現代旅游業體系。要樹立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發展理念,城市居民要出游,農村居民也要出游。無論市民還是農民,旅游的方式都以自主、自助和自駕為主,多樣性、分層次和品質化將是游客的主流需求。從國家公園到國家文化公園,從城市到鄉村,從戲劇場到菜市場,都將成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要培育文化創造和科技創新的現代發展動能,過去四十年,旅游業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成就,并不完全是資源開發和市場創新的結果,而是享受了開放和人口兩波紅利期。就是沒有疫情,傳統的紅利窗口也將會關閉。與此同時,文化創意、科技創新、投資創業正在取代傳統的自然、歷史和人文資源,成為現代旅游業的新動能。要建設現代市場主體,旅行社、星級飯店和旅游景區是典型旅游業態,但不是旅游業的全部,更不是現代旅游業的代表,只有那些面向新需求,應用新動能,經由市場競爭成長起來的新型市場主體,才能代表現代旅游業的發展方向。要創新現代發展模式,對于廣大中西部和北方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必須以現代思維取代傳統經驗,由資源依賴和政策依賴轉向思想引領和市場驅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培育現代旅游發展新模式。 推進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具有綠色旅游的未來感。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當代旅游發展的行政主體、市場主體和消費主體要將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旅游活動的各環節、旅游產業的各要素。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旅游業的貢獻不能只限于消費、就業等經濟領域,還要承載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提升的責任。既要推動文化和旅游進一步融合,也要推進文化和旅游相互借鑒,不斷彰顯旅游的社會屬性。旅游業要承擔“碳達峰、碳中和”的應盡責任,也要為傳統文化創新性傳承和創造性轉化做出應有的貢獻,讓廣大游客在行程中領略文化之美,增強文化自信。要結合研學旅行將文明旅游推向新的高度,既要抓好旅游過程中的文明,也要抓好游客出行前的文明教育,只有更多文明的居民出來旅游了,文明旅游才會得到穩定的保障。 旅游的未來感還體現在共同價值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體現在對多元文化的認同、包容和發自內心的尊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還要分步有序促進入境旅游,也要穩步發展出境旅游。對于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中國來說,追求持續和全面的旅游服務貿易順差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只有在更高的層次上推進入境出境旅游市場動態平衡和相互促進,我們才能真正融入世界,并促進全球旅游業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旅游業應當,也可以在“一帶一路”倡議,在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RECP、亞洲文明對話等多邊機制和雙邊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世界旅游繁榮發展進程中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 《規劃》對旅游理論研究和人才建設也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新任務。沒有實踐支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引領的實踐可能會走彎路。旅游教育、學術研究、理論建設機構要直面旅游業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行業智庫建設,加快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旅游發展理論,對外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旅游故事。要用好中國旅游科學年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等研究成果交流平臺,推進旅游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加強需求研究和數據生產,吸引科技界關注旅游,加強事關旅游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與突破。建設一批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研究平臺,構建更加廣泛、更為多元、更有代表性的旅游學術共同體,為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旅游業體系,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而努力奮斗!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并附帶本文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原意;摘錄或轉載的第三方內容,不代表"中國旅游網"的觀點和立場,版權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 日前,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牽頭研制的全球范圍內首個在線旅游國際標準—— ISO 9468《旅游與相關服務 在線旅游機構(OTA)在線住宿預訂平臺服務指南》正式啟動。攜程集團受邀參與調研,并為在線旅游國際標準的制定提供了技術支撐。攜程集團大住宿事業群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住宿場景為切入口,全球首個在線旅游國際標準的研制對于海外在線住宿預訂市場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攜程希望借助多年...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2022年第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4.9億元,支持國家文化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國家公園等重要自然遺產保護展示、重大旅游基礎設施、重點公共文化設施等288個項目。近日,記者從各地了解到,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陸續下達,給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帶來了直接有效的推動,同時撬動了各級政府和社會資金的投入,在疫情持續影響的背景下,有效...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于5月18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辦?;顒佑蓢椅奈锞?、湖北省政府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文物局)、武漢市政府承辦。 據了解,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上將發布2021年度中國博物館最新數據,公布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2022年度“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和“第三...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文化和旅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統一思想認識,堅定抗疫決心;緊盯重點關鍵,嚴格防控措施;完善應急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加強監測預警,做好宣傳引導,從嚴從實抓好文化和旅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锻ㄖ分赋?,各地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完整、全面認識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 5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通知》,通知如下: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和旅游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6月11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