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保護與民生共贏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4-28 13:17來源:光明日報 伴隨著全球對生態系統退化的日益關注,國家公園被視為保護自然棲息地物種最重要的方式之一。2021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生物多樣性公約》領導人峰會宣布,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由此拉開中國國家公園的建設序幕。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海南島中南部的五指山市考察調研,參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并指出,海南要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對熱帶雨林實行嚴格保護,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豐碩成果。 國家公園建設是“國之大者”,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我國與國際社會同舟共濟、為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體現。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按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從點到面、因地制宜、挖掘潛力,高度重視公園周邊地區居民民生問題,將公園建設與周邊地區鄉村振興和居民幸福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才能行穩致遠。 要堅持“生態優先”,把中國特色國家公園建設成為世代傳承的無價遺產。國家公園作為凝聚多元文化與自然之美的特殊空間形態,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與家園夢想。我國跨越三大階梯、各具特色的自然風景、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態,是建設國家公園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中國特色國家公園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不動搖,嚴格進行劃區管理,完善生態搬遷。把生態系統關鍵區域、生態敏感區域和重點物種主要分布區域劃為核心保護區,實行嚴格保護。核心保護區的原有工礦企業、開發項目、村鎮社區要建立逐步退出機制,對于暫時不能退出的項目要設置過渡期,明確其生產生活邊界和管控要求。 要堅持生態保護與民生共贏,摸索“兩山”理論轉化路徑,以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和改善民生為要務。在各國國家公園建設實踐中,均出現過錯綜復雜的公園與周邊社區的關系問題:公園與社區居民經濟地位的不平等;公園與社區居民對自然保護理念的不一致。建設國家公園,既要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為人民提供高質量生態產品;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原住民生產生活水平穩步提升,讓生態保護者不吃虧、有獲得感,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統一。例如武夷山國家公園推動“茶—林”“茶—草”模式的生態茶園建設,通過旅游業和茶產業的帶動,成功補償了社區居民和企業退出武夷山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旅游業本身兼容并包、產業聯動性強,如果國家公園帶動的旅游發展為周圍社區帶來了收入和服務,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補償了保護成本,會激勵社區居民自發進行生態保護。 要堅持“生命至上”,建立健全國家公園安全預警機制,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在國家公園與社區居民關系當中,社區居民的情緒與感受是不可忽視的。國家公園為實現對瀕危動物的保護,會制定嚴格的保護政策,容易引發“人與動物”的矛盾。例如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東北虎造成的人虎沖突表現為:老虎襲擊人類,威脅居民生命安全;老虎襲擊牲畜,威脅居民財產安全;生活在人類居住地附近的老虎對人類安全的潛在威脅會造成居民的情緒壓迫與恐慌?;谏辽显瓌t,國家公園應建立健全安全預警機制,使用攝像機、衛星影像等設備對重點區域進行監測,通過安全預警系統傳播信息給居民,降低動物可能造成的生命財產傷害。 要堅持建設黨領導下的鄉村治理體系,鼓勵社區居民廣泛參與國家公園管理。社區居民與國家公園管委會之間信息溝通不暢引發的沖突屢見不鮮。從建立健全黨領導下的鄉村治理體系入手,讓社區居民得到組織引領,廣泛參與到國家公園的管理中來,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原住民“主人翁意識”。例如三江源國家公園探索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共贏之路,在公園設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實現“一戶一崗”,1.72萬名周邊社區牧民持證上崗,園區53個行政村成立村級生態保護專業協會,發揮村級社區生態管護主體作用,使牧民從生態索取者變為生態守護者。這些,都值得后來者借鑒和深思。 ?。ㄗ髡撸簠羌t梅 付亦重,分別系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并附帶本文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原意;摘錄或轉載的第三方內容,不代表"中國旅游網"的觀點和立場,版權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 日前,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牽頭研制的全球范圍內首個在線旅游國際標準—— ISO 9468《旅游與相關服務 在線旅游機構(OTA)在線住宿預訂平臺服務指南》正式啟動。攜程集團受邀參與調研,并為在線旅游國際標準的制定提供了技術支撐。攜程集團大住宿事業群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住宿場景為切入口,全球首個在線旅游國際標準的研制對于海外在線住宿預訂市場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攜程希望借助多年...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2022年第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4.9億元,支持國家文化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國家公園等重要自然遺產保護展示、重大旅游基礎設施、重點公共文化設施等288個項目。近日,記者從各地了解到,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陸續下達,給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帶來了直接有效的推動,同時撬動了各級政府和社會資金的投入,在疫情持續影響的背景下,有效...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于5月18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辦?;顒佑蓢椅奈锞?、湖北省政府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文物局)、武漢市政府承辦。 據了解,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上將發布2021年度中國博物館最新數據,公布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2022年度“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和“第三...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文化和旅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統一思想認識,堅定抗疫決心;緊盯重點關鍵,嚴格防控措施;完善應急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加強監測預警,做好宣傳引導,從嚴從實抓好文化和旅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锻ㄖ分赋?,各地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完整、全面認識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 5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通知》,通知如下: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和旅游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6月11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 |
|